近期汕頭貴嶼電子垃圾處理行業并未萎縮,如今又可現之前的態勢,他們對于電子垃圾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表示的無關緊要,據檢測報告顯示;就以電腦為例,制造一臺電腦需要700多種化學原料,其中50%對人體有害。而電視機顯像管、電腦元器件中還含有大量汞、鉛、鉻等有毒化學物質。記者在貴嶼鎮看到,當地大多數工人只身著簡單的工作服,并無相應的防護措施,從業者中不乏年齡僅10歲左右的孩子。早在2006年,汕頭大學醫學院對當地兒童進行了血鉛檢測,結果顯示,超過80%的兒童鉛中毒,而當地婦女的流產率和癌癥發病率也高于其他地區,他們大多數表示并不在意這種東西的危害。
在汕頭這個貴嶼小鎮里全鎮有13萬多人口,共有21個村參與了電子垃圾拆解行業,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,對于從事了近20年電子垃圾拆解的大多數家庭來說,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可觀的收入幾乎已經滲入血液,貴嶼人的緘默,無異于一種無言的反抗。對于當地政府整治電子垃圾拆解產業的諸多做法,不少私營老板表示不滿,認為這樣做是斷了他們的“財路”電子垃圾走私禁而不止“現在已經禁止我們進貨了。”當地一些電子垃圾拆解行業的從業者透露,目前當地政府已經禁止從外地輸入電子垃圾,不過成效并不樂觀。
金錢利益高與一切!一個汕頭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生意的私營老板表示,近期已經很少去貴嶼,因為當地對電子垃圾等廢品的交易監管很嚴,當地企業近期也很少再來進貨。即便如此,私下里仍在進貨的也不在少數。每天,都有一輛輛轟隆開過的大貨車載著一批新的電子垃圾進入貴嶼。問及這些電子垃圾的來源,當地從業者諱莫如深,一些人則稱大多數來自香港,日益暴露的污染問題讓當地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,但大多數從業者選擇了緘默,如今貴嶼這個地方恐怕要用10年的時間才能使環境得到完全的改變了。
|